

尋味古法
- 分類:走進非遺
- 發布時間:2020-12-29 11:20:59
- 訪問量:0
草木染,大自然的恩賜
草木染,又稱“植物染”
是采用原生態的天然植物為染料源
為織物上色的方法,
通過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術
印染出色彩旖旎的紡織工藝品
被譽為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禮物”
取材天然植物,更健康更環保
使用天然草木作染料染色
不僅可以減少染料對人體的危害
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資源
而且可以大大減少染色廢水的毒性
有利于減少污水處理負擔,保護環境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貴的中草藥材
染出的顏色不僅純潔艷麗,色澤柔和
而其最大的優點是不傷皮膚
對人體有呵護保養作用
自帶草木之護體功效
許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藥草或避邪的作用
浸染其植物汁液,自帶其味
如染藍的染草具有殺菌解毒的功效
又如染黃色的艾草,是趨吉避兇的護身符
如蘇枋、紅花、紫草、洋蔥等物
均是非常好用的藥草
取材草木, 天然的染源
據中國古籍《唐六典》中記載
“凡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葉,有以莖實
有以根皮,出以方土,采以時月。”
從大自然中萃取礦物與植物等染料
將青、黃、赤、白、黑稱之為五色
再將五色調和,創作出更多顏色
各朝各代,專設“染色”機構
用草木作為染料
遠在周朝就有歷史記載:
并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
——染草之官,又稱染人
各朝各代還專門設立管理機制
在秦代設有「染色」、唐宋設有「染院」
明清設有「藍靛所」……
東漢《說文解字》中有39種色彩名稱
明代《天工開物》、《天水冰山錄》
則記載有57種色彩名稱
到了清代的《雪宦繡譜》
已出現各類色彩名稱共計704種
五色生道,幻化出無窮之色
我國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
紅色類的茜草、紅花、蘇枋;
黃色類的藎草、梔子、姜金和槐米;
綠色類的凍綠(亦稱中國綠);
藍色類的藍草(靛藍);
黑色類的皂斗和烏桕等等,
它們經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術
可變化出無窮的色彩
【草木物語】
“歷史與經典的傳承,古法與現代技術的融合,把自然界的花草枝葉,演繹成新時代的傳奇,醞釀著自然的詩意,裝扮成一路前行的美麗風景。”


COPYRIGHT ? 2020 山東巾品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2020042839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淄博